政策承諾
本公司為減少於生產過程中所造成的環境衝擊、善盡環境保護之職責,承諾實施下列要項,做為未來努力的方向:
持續配合政府各項法規政策的推動:
![]()
為透明揭露氣候變遷相關的風險與機會,使各利害關係人瞭解氣候變遷對營運的影響,故依「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Recommendation of the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TCFD)指引框架,按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四大架構,盤點、鑑別及揭露氣候變遷議題,並依據其鑑別與評估結果制定各項管理程序與因應策略,進而降低環境風險對營運的負面衝擊。

氣候變遷管理
和桐化學為了解各項環境相關主題對營運的影響,透過 TCFD 鑑別程序,針對內部與外部環境所面臨的各項主題進行風險鑑別與評估,並依據其鑑別與評估結果制定各項管理程序與因應策略,進而降低環境風險對營運的負面衝擊。
透過整合內部討論與現有公司營運策略,辨識轉型風險及實體風險兩項主要的風險考量,並於每年度永續報告書發布期間,透過公司治理主管彙報董事會相關鑑別結果,並與董事會共同討論因應之策。
未來將持續深化氣候變遷相關主題風險的辨識流程與做法,並加強分析其對營運的短、中、長期造成的影響,提早制定因應措施以降低未來衝擊,強化利害關係人對和桐化學永續經營的信心。


和桐化學於台灣的據點分別為台北五股辦公室以及高雄(仁武廠),兩處因業務性質不同在能源的使用上有所差別。台北辦公室以行政及業務為導向,主要能源使用種類以向台電購入之電力與公務車用油為主;高雄廠則以產品製造為主,能源種類包含向台電購入之電力、柴油、液化石油氣及天然氣等,另外因2020年完成加熱爐更新,故高雄廠超過90%所使用的能源為天然氣。
和桐化學雖非用電大戶、未達經濟部規定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之條件,但隨著全球淨零趨勢及台灣2050淨零排放目標,和桐化學仍視提升能源效率及節約能源為管理階層的重要目標。和桐化學每年定期查核能源使用情況並確實完成盤查工作。
2024年和桐化學總能耗為351,521.42 GJ,較去年度增加17.38%,而本年度能源密集度為9.67 GJ/噸產量,較去年度下降4.45%,主係2023年產品產量較低,且2023年上游原料油品調整原油比例,致產品品質效率較低。
單位:GJ
註:其他類別涵蓋柴油、液化石油氣及汽油;
和桐化學(台灣廠區)
和桐化學自2005年起每年依循「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針對台北及高雄二處據點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以瞭解溫室氣體排放現況,以作為未來設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制定政策和行動方案之參考依據。
同時,遵循「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驗管理辦法」,若年度盤查範疇一之排放量大於2.5萬tCO2e,將委請第三方查證單位進行再次盤查,以確保資訊之正確性。自2023年起依循ISO 14064-1規範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作業,另依循「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第四條之一第二項第一點之要求,於2024年度針對個體公司邊界執行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作業,相關查證證書請參考附錄。
2024年和桐化學高雄廠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22,053 tCO2e,其中又以範疇一(約18,387 tCO2e)來自生產時的天然氣為主,而範疇二(約3,666 tCO2e)統計來源主要為外購電力。由於加熱爐改善專案的全面啟用,高雄廠範疇一較2018年(尚未推動設備改善相比)下降14.50%(3,117 tCO2e),範疇二也較2018年下降10.72%(約459 tCO2e),同時溫室氣體排放密度亦較2018年下降24.46%,顯示和桐化學透過新興技術與設備汰換等措施之溫室氣體減量已具有顯著成果。
註1:本表溫室氣體盤查邊界設定採營運控制權法界定。
註2:溫室氣體涵蓋種類:CO2、CH4、N2O、HFCs。
註3:本表2024年之電力係數採用經濟部能源署公告之2024年電力排碳係數。
註4:本表2022年之暖化潛勢值(GWP)採用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2023年與2024年之暖化潛勢值(GWP)皆採用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
註5:本表2024年度溫室氣體排放係數係參考行政院環境部公告之《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版》為計算依循。
註6:本表資訊係以查證結果四捨五入至整數位。(單位:tCO2e)
註7:本表統計數據涵蓋台灣地區據點—高雄廠與台北辦公室。
註1:溫室氣體涵蓋種類:CO2、CH4、N2O、HFCs。
註2:本表管路係數採用國際資料庫數據,其餘係數則為國家排放係數,採用產品碳足跡資訊網數據。
註3:本表2023年與2024年之暖化潛勢值(GWP)皆採用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
註4:本表2024年度溫室氣體排放係數係參考行政院環境部公告之《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6.0.4版》為計算依循。
註5:本表資訊係以查證結果四捨五入至整數位。(單位:tCO2e)
註6:本表溫室氣體範疇三之盤查項目「上游運輸及配送」、「下游運輸及配送」、「商務旅行」與「購買商品,包含與燃料和能源相關活動」,係2024年新增之盤查項目,於2023年度尚未進行盤查。
註7:本表統計數據涵蓋台灣地區據點—高雄廠與台北辦公室。


轉投資公司(中國廠區)
2024年和桐化學針對中國廠區(轉投資公司)共七個據點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以瞭解溫室氣體排放現況,以作為未來設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制定政策和行動方案之參考依據。2024年中國廠區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123,920 tCO2e,盤查範圍包括範疇一與範疇二,2025年起部分子公司開始導入範疇三之盤查。
註1:本表溫室氣體盤查邊界設定採營運控制權法界定。
註2:溫室氣體涵蓋種類:CO2、CH4、N20、HFCS、PFCS、SF6。
註3:本表2024年之電力係數採用中國生態環境部公告之2024年電力排碳係數。
註4:2024年之暖化潛勢值(GWP)採用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
註5:本表2024年度溫室氣體排放係數係參考IPCC發布之《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冊指南2006版》為計算依循。
註6:本表資訊係以查證結果四捨五入至整數位。(單位:tCO2e)
註7:本表統計據點包括成都、廣州、惠州、天津、安徽、南京、上海。
企劃室的角色
2024年和桐化學設置企劃室,作為和桐集團永續發展的核心推動單位,負責訂定集團在永續策略環境面的目標,統籌與整合各子公司之溫室氣體盤查資料,並據以分析及規劃減碳策略,其主要職責包括:
| 項目 | 工作內容 |
|---|---|
| 溫室氣體盤查 與資料整合 |
|
| 碳管理平台 導入與對接 |
|
| 減碳成效分析 與策略制定 |
|
| 永續認證 與輔導對接 |
|
| 減碳目標 與方向設定 |
|
| 跨公司溝通 |
|
| 教育訓練 |
|
透過上述職責,企劃室在集團永續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協助各公司提升碳管理能力、推動減碳行動,並確保集團整體的永續策略得以有效實施。
集團減碳目標設定
為強化集團氣候行動管理,和桐化學企劃室主導設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並擬定系統化減量策略與具體行動計畫。透過跨部門協作,全面推動低碳營運,穩健邁向淨零目標:
註1:上表基準年與揭露範疇與公開資訊觀測站申報資料不同。公開資訊觀測站之申報基準年訂為2022年,揭露範疇僅涵蓋母公司-台北辦公室及高雄廠;
註2:本報告書之基準年訂為2023年,揭露範疇涵蓋全集團,係於2023年始完成全集團溫室氣體盤查範疇一與範疇二之資料彙整;
集團減碳規劃與行動計畫

和桐化學(台灣廠區)之減碳策略與推動成效

轉投資公司(中國廠區)之減碳策略與推動成效



由於和桐化學產業特性,以石化燃料為原料,故於產品製造過程中常會排放空氣污染物,為確保社區居民的福祉並降低環境污染,自上制定「廢氣處理管理程序」評估並管理對社會與環境產生之衝擊,並執行下列空氣污染防制管理措施,以降低、預防對當地社區的居民健康與環境之影響。
2024年和桐化學無任何空氣污染排放超標及罰款事件。若廠區有不符合法規之情況發生,則由初步發現人員立即通報廠長,由廠長核示是否需立即停止操作,若排放狀況無法立即控制,則須於一小時內通報高雄市環保局。


為有效降低VOC排放量,高雄廠儲槽於2024年開始裝設VOC冷凝回收系統,於2025年第二季試俥,預計於2025年第三季啟用,將有效降低空污VOC排放量。預期系統啟用後可有效收集儲槽VOC廢氣,使VOC排放量下降約33%,預計減量5.6噸。
用水管理
和桐化學用水主要為生產的製程用水(包含大部分冷卻水及少部分製程與實驗室用水)及生活用水,但並非用水大戶,且水源皆來自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自來水網路為自來水,無使用任何地下水或其他水源。
和桐化學透過監控廠內製程及冷卻水塔之用水情形,確保用水效率,並定期巡檢各區水龍頭使用狀況,視設備狀況不定期進行汰換與更新,以持續提升節水效能。
高雄廠於2024年度總計用水11.30百萬公升,與2023年相比下降8.9%,單位產量用水密度為0.0003(百萬公升/噸產量),未來和桐化學將持續努力提升用水效率,避免水資源浪費。
單位:百萬公升
註1:第三方供水量計算方式係依據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水費單計算
註2:依據世界資源研究所開發之水資源風險分析工具指出,台灣非屬全球水資源壓力地區
註3:數據未包含台北辦公室,因其屬園區分租大樓,為一般辦公室之生活用水,且水費隨管理費徵收,目前尚與管理室商議用水分攤方法
註4:詳細產量數據請參閱附錄三
註5:和桐水源皆來自自來水公司供應之淡水(≤1,000 mg/L總溶解固體),並無使用地表水及地下水
註6:總耗水量=總取水量-總排水量
廢污水管理
和桐化學生產廠區的廢水來源包含大部分的製程冷卻用水,及少部分生活污水、逕流廢水、實驗室無機廢水與製程廢水。
和桐化學所產生之廢水,其特性以含油為主,廠區設置廢水加壓浮除設備,空氣以加壓方式溶入廢水或加壓飽和空氣與廢水混合,並加入化學藥品攪拌,促使廢水中污染物質絮凝成細小膠羽,去除廢水中之懸浮固體物質與油脂,提高廢水處理效能。
最後,經處理符合排放標準之放流水,則排放於竹後大排後匯入後勁溪。和桐化學訂有「廢水管理與防範污染應變機制」,如有不符合環保法規規定標準及原廢水管制標準之情況,將通知生產部加強油水分離池油液回收及排水系統清理(每日排放水量不得超過85噸),並依據矯正及預防措施進行適當處理。
若因意外因素導致油液大量排入後勁溪,廠區將立即派員使用各項阻絕器材防止污染擴散,並緊急調派油罐車進行回收處理,且須於三小時內通報環保局。2024年廢水排放量為7.224百萬公升,較2023年下降13%,廢水排放密度為0.00020百萬公升/噸,較2023年下降29%。每半年執行水質檢測及申報,2024年和桐化學廢水排放皆符合限值規定。
註1:本廠排放水經處理後排放至自然水體(竹後大排),再匯入後勁溪。
註2:本廠廢水排放量依據水錶量測,類別屬於淡水(>1,000 mg /L 總溶解固體),廢水無被其他組織使用之情況,依據世界資源研究所開發之水資源風險分析工具指出,台灣非屬全球水資源壓力地區。
註1:廢水排放量為放流口之流量計直接量測,排除雨水收集與生活污水。
註2:依據台灣放流水標準,擬定場內放流水排放標準。
和桐化學結合廢棄物清理法規範與ISO 14001管理做法,制定「廢棄物管制程序」,權責單位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二條及廠內廢棄物組成型態進行廢棄物分類,並依類別自行收集分類運送至儲存場所堆置,待堆置處累積一定量之廢棄物時,則通知合格之清除機構進入場清除之,並同時申報。
和桐化學廢棄物主要分為一般事業廢棄物與生活垃圾,於生產過程中並未產生有害廢棄物。2024年高雄廠共產生約63.08噸廢棄物,相較於2023年下降約11%,其中非有害油泥占比為76%。2024年無發生違反廢棄物清理法之事件。
和桐化學廢棄物管理措施
註1:廢棄處理方式係由廢棄物處置承包商提供的資訊,並無能源回收
註2:實驗室廢液為內部產品品質檢驗時產生,僅預估年度產生量<24公升(以廢液儲存桶容量估計),惟因年產生量較少,故現階段無實際計算其廢液產生量,該廢液處理則待累積一定量後,再委託經環保署審查通過之乙級清除廠處理
註3:數據未包含台北辦公室,因其屬園區分租大樓,一般生活垃圾皆由管理室代收,數據推估方式目前尚與管理室研議中
我們使用Cookies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如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
